剎車,是改裝里其中一個著名的重災誤區。當然這是以性能的角度出發,外觀黨可隨意,畢竟改裝,沒有絕對的對錯。
繼續說人話Style.
聲明下,我不是專業出身,只是個較真又愛啃知識的小編,并不富裕但也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識和設想,落地到自己車上,理論和實踐缺一不可。
(“事發”地點附近 )
如果出現科學錯誤的地方,歡迎專業人士留言提出,定當虛心受教。而有不同意見或感受的車友也歡迎留言交流,碰撞才會有火花。
Agree to Disagree. 此乃所謂改裝的魅力。
常會聽到:馬力大了,要改個大的剎車才剎得住。要是在賽道說這句話,那我一定會點頭。然而再次重申:賽用 ≠ 好用。賽道都是在探極限,馬力大了賽道尾速會更高,的確需要更好的制動系統配合,沒毛病。
但在街道,哪怕是日常所說的激烈駕駛,和賽道的程度也基本沒有可比性(作者堅決反對街道飆車的行為),那我們應該依據什么,去科學合理地提高我們的制動?整車車重。
輪轂千方百計地追輕,鍛造,不行就旋壓,螺母也買最輕的,為的就是最大程度減低簧下質量,而跟隨車輪一起轉動的部分,也同時降低了轉動慣量,這是非常正確的思路。對提高懸架反應、舒適性、街道駕駛加減速等都有裨益。
但為什么到了剎車,就都把這些忘了?這什么邏輯?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就隨大流,要盡可能大的碟,要輪轂能放得下最大的卡鉗。可知道他們對比原廠是怎樣的重量?尤其是剎車碟。
我想要的是什么效果?怎樣做能達到預期?自己預算多少要花多少?得先好好地問問自己。
這里本著淺薄的知識,嘗試給大家一個比較平民的合理升級簡介,也希望能幫助廣大車友稍微躲躲坑,科學正確的改車。說不定,還能省點錢。
輪 胎
作為與地面唯一的接觸,減速需要靠輪胎實現,輪胎會非常直接的影響剎車距離。性能取向的胎,摩擦系數更高,抓地力更好,對減速也就理所當然會有幫助。同時性能胎的Combine Force(輪胎需要同時應對來自于加減速和左右轉向等各方向的抓地力需求)更好,胎壁支撐也更好,剎車變好了同時還能提升操控,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換胎如換車嘛。
剎 車 皮
作為制動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是提升剎車很有性價比的選擇,是非常值得咱們花錢的地方。剎車皮分類一般就原廠替代、街道、街賽兩用、純賽道。我們跑街的可以選擇街道或者街賽兩用,普遍表現是摩擦系數更高,工作溫度范圍也更寬,熱衰減控制更好。當然還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啦,像最低工作溫度、使用壽命、粉塵量、摩擦嘯叫、對盤攻擊性等等,這就不展開了,有興趣可以留言咱們下篇繼續。
剎 車 碟
其實剎車皮良好的摩擦系數,多少都避免不了對剎車碟的損耗,畢竟制動力就來自于摩擦力。而剎車碟的提升,不單體現在摩擦上,在熱衰減和主要的熱穩定上也會有比較大的幫助。另外例如材質,加工工藝,處理工藝,還有劃線(摩擦更好),打孔(散熱更好),內部風道設計等等的都會有相對應的作用,越好肯定越貴,咱們看錢包吃飯。
剎車鋼喉 & 剎車油
剎車油管里面流動著剎車油,負責傳遞壓力,要求耐腐蝕,耐高溫耐高壓。原車的尼龍材質受壓會膨脹,等于會卸掉一部分的力,而更換為鋼喉之后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抑制膨脹,這也是它可以改善腳感的原因。但是相對的壓力寬容度會有所下降,建議常規保養時可以多檢查,消除爆管的隱患和杜絕滲漏。
多活塞卡鉗或者套裝?放心我會說,進階的內容,我會留在下一期和卡鉗活塞數量面積、摩擦面積、剎車盤分類、制動力矩、真空助力等等一起說,甚至我們還能掰掰,眾多牌子的剎車卡鉗,用的金屬材質的有什么不同,剎車安裝位置不同的影響等等。
改裝并不是那么高大上的事情,完全可以是一次小升級,一次小替換,或者一次小美化,哪怕就一張自己心儀的小貼紙,都能與眾不同。
發現共同點了嗎,它們都會讓你的臉上出現笑容。
改車呀,是幸福的。
道路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德國品質的牌子 實惠不貴的價格
可以接近賽車的表現 請做個剎得住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