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駕校學車的時候教練說過一句玩笑話就是,開車比騎車安全多了,因為坐車里面你不會摔倒,大家一笑了之,其實開車技巧我個人覺得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會向前駕駛,比較簡單,第二個階段是向后駕駛,相對簡單,最后就是轉彎駕駛了,我覺得轉彎的難度是最大的,通過車輪在路面上軋過的痕跡可以判斷出,車輛在轉彎時后輪是走內圈的范圍,前輪是走外圈的范圍,不論是向前轉彎還是向后轉彎都是一樣的,所以當你明白這個道理后轉彎時的要領就得做到“左大”,“右小”,才能避免壓線的情況發生。
其要領是針對于道路上的警示線的位置而言的,左轉拐大彎或右轉拐小彎都會軋到實線,所以一定不能弄混了。否則是要扣駕照分和罰款的。下面就來一起看看應該怎么操作才不會出問題。
左轉拐大彎的要領是轉動方向盤的時機要稍稍晚一些,一般的方法是視線里看不見前方的人行橫道的斑馬線時,此時轉向就可以了。
這是在車外部后方觀察的視角,能清晰的看見整個車身已經完全經過白色的實線了,不屬于違章行為。而且有很大距離可以調整,此時應注意觀察左側車道過來的車輛和行人,注意避讓。
再從外部觀察車身前輪和后輪的位置,已經離白色實線很遠了,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交通規則規定的是,轉彎車要禮讓直行車先行的,再確認好直行車道的路況后迅速完成轉向過程,不宜在路口處停留時間過長。
上圖所示是錯誤的示范過程,如果前方視線里面還能看見斑馬線時,此時轉彎的時機就是過早了。看著車頭確實經過白實線了,可是車身的后半段還沒有完全經過,就會導致左后輪軋到雙實線雙實線上,造成違章行為,很多車友朋友們都不留意這個問題,以至于直到受到罰款通知的時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這是轉向過早時的行車線路,從后視鏡中看的話會更直觀一些,就顯然能看到左后輪已經軋到白色雙實線的邊緣了,這就是錯誤的操作了,前方如果有電子眼之類拍照違章設施的話,就會有罰款加扣分的雙重危險了。
外部觀察車身還沒有完全經過白色實線,左后輪也正好在壓到雙實線的邊緣了,因為車輛轉彎時后輪走內圈,半徑小的原理,所以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的。而且當車輛轉向左側車道時還會有可能軋到雙實線的。
在前面觀察好像是沒什么問題似的,可是后輪已經壓實線了,所以說差一點都不行,左轉彎時,不要著急,一定要看好參照點再轉方向盤,不要只考慮車身前面,一定要在腦海里有個車身后半段是否也能順利通過的印象,要時刻記住車后輪是走內圈的要領,所以說道路上標好的各種警示線就是要告誡我們司機朋友一定要按要求嚴格遵守規則的。
接下來再看看右轉拐小彎的做法,觀察右側馬路牙的延長線和右側倒車鏡相交時,就是轉方向盤的最好時機。不管是汽車也好還是電動車之類的騎行工具也好,規定的都是統一的一個標準,就是右側通行,所以向右轉向時一定要提前觀察右倒車鏡里有沒有行人或電動車直行。應該是提前開啟轉向燈,然后是觀察右側倒車鏡,確定安全無行人經過后,在正常完成向右轉彎的過程。
右側轉彎時外部觀察右側車身和馬路牙的距離只要不是過近,能讓行人和電動車順利通過就可以。并道時要注意觀察和瞭望左側直行車道的車輛,應讓直行車先通過,然后看準時機,迅速并入直行道。
在車輛前方觀察這個距離就比較合理了。此時車身轉彎的半徑距離正合適,車身行走的路線應做到既不影響直行車道過往的車輛也不侵占直行車道最右側的直行車道的車輛和行人。
像這種情況就屬于轉向的時機晚了,此時車身的位置是右前輪和司機的視線已經和右側車道的中心實線重合了。車身已經占到直行車道上了,會造成過往車流量的擁堵,如果瞭望不仔細很有可能和其他車輛發生剮蹭或碰撞。
在車外部的視角看過去,等車身轉彎回正以后,都已經占到對向的車道上去了,這就是因為車身轉彎時的半徑距離過大,轉的大彎的錯誤后果,這種情況會造成影響兩個車道上正常行駛的車輛了,這種轉彎方式更容易發生事故,因為車身的前方和后方都有車輛通過,一旦避讓不及時的話,就會出現“前后夾擊”的慘狀,所以這種轉彎方法一定不能使用。
這是車身回正以后的視角,不但違反了騎線行駛的交通規則,還會出現和左側車道對面來的汽車發生碰撞,同時右側車道無法超車,會讓后車的駕駛人員產生消極情緒造成事故。最后說一下注意事項吧,無論是左轉彎還是右轉彎,都要認真瞭望直行車道上的車輛,掌握好時機后再并入主車道,還要注意A柱和B柱的盲區,轉彎時要特別留意遮擋范圍內有沒有行人和電動車出沒,避免非常碰撞,再有就是要先用合適的檔位操作,轉彎時的車速不能過快,如果是冰雪路面的話,車身會出現側滑的現象,應選用低速擋位二檔緩慢通過,必要時也可以選用一擋,簡單說就是要做到“一看,二慢”的好習慣,才能確保行車安全,享受愉快駕駛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