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車進行保養,就像是人定期體檢一樣重要。汽車保養可以很好的維護車輛性能,延長車輛的使用時間,也可以及時發現隱患從而避免更嚴重的事故發生,所以車主朋友都非常重視。對于汽車來說一般分為首次保養、普通保養和大保養。
首次保養比較好理解,一般購車后經銷商都會告訴你首次保養的時間。對于一般家用車來講,在3000公里或者是三個月以內就需要做首次保養,首次保養必須去4S店進行,而且一般情況下都是免費的,如果這個時候4S店收取費用,就可以直接投訴。汽車大保養一般情況下在3萬公里或者是4萬公里左右,這個時候需要更換火花塞、制動液等,同時需要對車況做仔細的檢查,根據汽車的行駛路況不一樣,部分車子還會做4輪定位等等。所以大保養所花費的錢數比較高,技術難度比較大,不過好在頻率并不是很高。
除了以上兩種保養之外,普通保養也需要重視。汽車作為大宗的消費品,售價比較高,所以很多消費者在購買車輛之后,在選擇保養的時候都會選擇在4S店進行,部分4s店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會故意縮短保養時間或者更換配件等等,這樣就會對消費者造成一定的損失。
4S店普通保養前需要了解的小知識
在車輛保養之前,對車輛用車基本知識一定要了解。比如機油、防凍液、變速箱油等等更換的具體時間,輪胎磨損的判斷方法等。了解了這些基礎知識之后,4s店如果在保養的時候要求更換,自己心里就要掂量掂量了。
1.機油。根據所選擇的機油規格不一樣,更換的時間也是有所區別。同時普通保養的時間或者公里數,一般也是按照機油更換時間來進行確定。對半合成機油來說,基本上更換公里數在5000~7000公里左右;對于全合成機油來說,更換公里數基本上在10000~12000公里左右。對于家用車來說,駕駛基本穩定,更換的公里數一般是按照最后的標準來,也就是7000公里或者是12000公里。部分4S店在保養之后在設置行車電腦保養里程的時候,會縮短公里數從而增大保養頻率,這個時候車主朋友就需要注意了。
2.防凍液。防凍液一般建議在5萬或者是6萬公里的更換,需要明確的是,防凍液的更換一定要及時,如果長時間不跟換會導致數量液面下降或者是防凍液變質,從而導致冷卻效果降低。這樣發動機就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從而損壞發動機。
3.變速箱油。變速箱油的更換公里數跟防凍液相差不是很大,基本上在5萬或者是6萬公里的時候進行,同時10萬公里左右需要對于變速箱進行維修。因為變速箱的更換價格比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維修處理。也正因為如此,變速箱油的更換一定要及時,否則會加速變速箱的磨損,到時候維修的價格也是很高的。
4.制動液。汽車制動液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剎車油,剎車油的更換公里數基本上在4萬公里左右。汽車的制動液其實就是壓力傳遞的一部分,在汽車液壓制動系統和汽車離合器的一些操控系統中用來傳遞壓力,從而使汽車產生制動或離合器分離,所以制動液對行車安全很重要。制動液如果更換不及時,剎車出現問題那就麻煩大了。
5.四輪定位。只要是需要做四輪定位的車子一般為“輪胎內傾”或者是“輪胎外傾”,要不就是“輪胎內八”或者“輪胎外八”,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開車過程中會出現跑偏的現象。另外,如果輪胎單方面磨損比較嚴重,也需要做四輪定位。所以如果自己車子并沒有上述狀況而4s店要求做四輪定位,那么很明顯是不正常的。
6.輪胎磨損情況判定。行駛公里數如果比較長,那么輪胎的磨損也是比較嚴重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更換輪胎了。輪胎的更換一般情況下在3~5年左右公里,或者是在5萬公里左右。如果輪胎出現鼓包現象或者是磨損已經達到了極限值,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更換,尤其是鼓包現象,在夏季很容易由于溫度過高產生爆胎事故,嚴重影響駕駛安全。
價格和工時費也要了解
以上幾種情況算是比較常見的保養更換項目,除此之外還有“三濾”等等,了解后基本上可以應付正常的汽車保養。但這只是項目的時判定,另外部分4s店在收費上也存在一定的貓膩,比如說很多時候配件價格高于市場價,或者是工時費過高等等,這些仍然需要車主朋友留心。
首先,車品價格。如果確定需要更換制動液或者是機油等等,更換之前車主朋友需要了解該項的成本價格。對于機油,可以在官網上進行查詢價格,一般都可以做到的。另外也應該仔細辨別真假,一面添加的為假冒偽劣,對自己的發動機造成影響。如果發現價位明顯偏離或者是假冒偽劣,一定要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其次,工時費。對于工時費其實有一個具體的計算方式:工時費=工時定額×工時單價×該車型的技術復雜系數。另外根據《國家反壟斷法》的規定,汽車廠商不能對工時費進行定價,所以工時費是由經銷商根據當地市場情況進行制定的價格,但是該項價格需要向道路交通運輸局進行報備,如果是認為工時費高于市場價,可以向該地區的道路交通運輸局申請查看,從而確保不會被騙。
最后一段話
隨著現在汽車價格不斷透明,4s店在銷售車輛上幾乎已經沒有太多的利潤空間。獲得利潤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在后期保養維修上,而這個時候部分4S店就會違背市場原則,一步步挖好坑等著消費者。如果發現類似現象,可以向相關部門舉報,同時向廠家反應,從而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