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陸續改了輪胎、輪轂、剎車等部件后,開了些日子,總覺得越發的忍受不了原車的彈簧,太軟了,甚至于高速下幾次顛簸導致OZ的后輪緩沖時會蹭到輪眉,心疼我的馬牌輪胎啊。于是暗暗下定了決心準備升級避震系統跟加固車身提高穩定性。
鑒于幾款比較流行的避震經過刻苦幾夜的鉆研,初定下B16跟V3兩個作為最終候選。由于V3的調校比較繁瑣,后來直接淘汰,選擇了容易調節的B16。B16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其不但可以調節高度,還可以方便進行1-10級的阻尼調節。下面開始匯報作業情況:
首先來張開箱照,新邁騰平臺專用的B16。看著那充滿誘惑的藍色彈簧,心理不時有點小興奮顯現。
原車的前避震,避震筒上很清楚的寫著MADE IN CHINA。
原車的后避震留念,又愛又恨的后彈簧,一樣不出意外避震筒MADE IN CHINA跟三點國產彈簧。藍色的桿子是tCR的底盤裝甲5件套。由于車身升起來后忘記拍了,只能這個角度看看了,中間還有2個井字架加固車身。
放大照片,除了后避震筒的標簽外,紅色的那條就是前段時間事先安裝好的艾巴赫防傾桿,原車避震條件下,升級此防傾桿后,過彎及掉頭時側傾已經減少很多了。
拆下來的后避震&彈簧,跟B16的后避震跟彈簧對照圖,原廠避震明顯比B16的彈簧高出1/3。難怪原廠車身那么高了。邊上是我的OZ大腳。
后避震安裝后,后避震安裝很簡單,新邁騰不需要拆開后尾箱。只這樣子在外面就可以直接把避震拆裝好了。安裝過程中重要一點是,后彈簧使用的原車下腳墊一定要對好那個卡位。
后邊帶有可調阻尼的避震筒
接下來就是負責的前避震了,整個前面的拆裝過程占整個的2/3時間,費勁啊。看那兩個師傅忙活得滿身大汗,不容易啊。這個是前面拆掉了原車避震后的圖,紅色的桿子就是艾巴赫的前防傾桿,藍色的是tCR的前底巴。
拆裝前避震組裝過程相當費時,要用專用的拉勾拉住原車的彈簧,才能安全將三角頂膠一套去下來。新避震組裝完畢,準備上車了。
B16前避震上車照,忙活了2個小時終于看到了些許曙光了。
裝上剎車組件后的效果圖,這樣就完美多了。準備裝回輪胎放下來看看了,大功告成。哈哈哈!
結果沒想到高興的太早了,前面的高度還可以,差不多2指左右,看起來比較舒服。
后邊的那個就。。。。。。唉
0指都不到,太夸張了。還好這是B16,可以調整高度。師傅反復測量跟計算后最后將前后都定在2指半高度,阻尼設置是前4后3。看起來就舒服多了,由于那時興奮急著出去試車了,忘記拍照了居然。做完四輪定位后開出去試車了。
這兩張就是最后的高度效果了,跑了快2天才想起來拍個照片。
接下來說說感受吧,前4后3的阻尼設置后。明顯感覺比原車身硬朗了很多,高速下表現很穩。,變道跟超車更加有信心了。顛簸的路段避震反應很快,給人的感覺很真實,路面的信息全然知曉。個人覺得通過性比原來好了很多,家門口那段路每天都要壓過的幾個井蓋。原車避震時候都不敢開過去,現在開過去只是感覺上下顛了下而已,全然沒有原車那種感覺輪子都要掉了的感覺樣。在這里要批評下深圳路面的所有井蓋,全深圳目前我還沒遇到過一個跟路面一平的井蓋就,羅湖的幾個蓋子甚至低于路面十幾公分深,估計坦克過去都害怕,別說咱小車了。
言歸正傳,說說缺點吧,可能是由于車身降低的原因,感覺視線稍稍下降了些許,有點貼近地面了。還有就是底盤傳來的噪音比之前清楚了很多,難不成再去加裝全車隔音工程。唉,燒無止境啊!!!
再有就是FORGE的渦輪瀉壓閥跟KN空格,這兩個東西忘記拍照片了。下次去車廠把車升起來再拍了泄氣閥后再補圖。泄氣閥的感受是渦輪工作后加油收油后都有嘶嘶的排氣聲音,很有意思。改裝店的師傅說很多人推薦加裝這個是為了保護渦輪。照片后續補上再,指有個機艙的照片
tCR的底盤裝甲
最后來張后面的屁股照片,有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