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路透社消息稱,北汽集團欲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4%-5%的股份,按照戴姆勒最新市值650億美元計,這項收購要花費34億美元。但對大國企北汽集團來說,錢似乎不是什么問題。早在2009年,北汽就出巨資收購了瑞典汽車品牌薩博的部分資產。
據統計,奔馳品牌4月份全球銷量為18.19萬輛,同比下滑5.5%。在中國市場4月份銷量為5.77萬輛,同比上漲0.8%。歐洲市場4月份銷量為7.13萬輛,同比下滑4.8%。美國市場4月份銷量為2.3萬輛,同比下滑15.7%;中國依然是奔馳在全球的最大單一市場。而數據顯示,北汽奔馳每賣一輛車,利潤高達4萬元,是國內汽車制造商中最高的。中國市場對奔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段時間,奔馳也不斷加碼中國市場,頻頻和國內車企合作。吉利先是收購奔馳10%的股份,從而成為奔馳最大的單一股東,在2019年4月奔馳宣布與吉利合作國產化smart品牌。5月9日,奔馳和吉利又共同出資17億成立新的網約車公司。至于和傳統合作伙伴北汽集團,自2018年起,北汽就計劃和奔馳共同出資119億元,借助奔馳的電動車技術,新建生產線,擴大產能。
同樣作為豪華品牌,奧迪和寶馬也不斷加碼中國市場,奧迪與上汽合資建廠的傳聞沸沸揚揚。寶馬和哈佛的合作正在進行。誰都無法忽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然而,中國車市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2019年4月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4.6%,連續第10個月下滑。就非豪華品牌來說,福特,現代和起亞成為這波銷量下跌中最先掉隊的合資品牌,豪華品牌銷量雖然能保持一定增長,但變化莫測的中國市場,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掉隊者。這也是幾大豪華品牌不斷加碼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就北汽來說,背后雖然有北京市政府作為后盾,成立之初就擔負著“舉全市之力發展汽車產業,打造國內一流的汽車研發制造城市的戰略目標”但目前看來,這個任務完成的似乎不怎么樣。北汽的自主品牌實在乏善可陳,其營收主要依靠北京奔馳和北京現代這兩個合資品牌。
北汽2018年賣出了240萬輛汽車,位居國內車企第四,營收高達1519億元。但是與北京奔馳有關的收入就高達1354億元,占全部營收的89%。在北汽的四大業務板塊,北京奔馳,北京現代,福建奔馳和北汽自主品牌中,也只有自主品牌處于虧損狀態,而虧損的自主品牌里,也只有北汽的新能源業務取得了增長。自主品牌業務陷入困境的北汽集團迫切需要改變現狀,一方面,發力新能源車,另一方面就是尋求繼續和奔馳深化合作,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所以出資收購奔馳股份,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北汽集團的收購成功,那么奔馳的股份里,就有高達15%的股份被國內車企控制。雖然分屬兩家不同車企,但巧合的是,去年就傳出了北汽集團和吉利合并的消息,雖然最終被兩家車企“聯合”辟謠。但是市場的事情,誰也說不準。萬一真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