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的騏達獲得了為騏達開發的專用車身強化套件。由于Cusco于三年前在中國開設了中國工廠,因此可以實現對應中國本土車型的本地化開發,騏達的車身套件,便是由日本總部派遣的工程師進行產品開發并推出市場的。因此這套產品的設計、做工以及性能,與日本本土制造的產品別無二致。
Cusco為騏達C12開發的車身強化部件一共有三件,分別是發動機艙塔頂頂吧、前下井字架以及剎車總泵頂。套件的作用原理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將原來車架上的一些關鍵的受力點,通過將斷點用不可變形的桿件閉合起來,令這幾個點之間沒有相對位移,就能起到強化車架的效果了。
Cusco東風日產騏達(C12)用頂吧。
安裝過程相當順利,從產品的設計來看,最為特別的是前下井字架,要將原車原配的撐桿拆掉,設計者的意圖是借助將車架與副車架的一個整體性的連接,加強車架與副車架之間的溝通,而且為了保持井字架足夠貼近車架,不壓榨車子的離地間隙而降低通過性,這種部分替換式的安裝確實有其合理性,更何況,3D截面的加強桿件,要遠勝于原廠的沖壓鋼板。剎車總泵頂的安裝花費了不少時間,因為要拆掉蓄電池和進氣導風管,才能露出用以安裝剎車總泵頂的變速箱腳。不過技師根據說明書的指引,也很順利地完成了安裝,再把總泵頂螺絲鎖死頂住剎車總泵,整套套件的安裝就大功告成了。
剎車總泵頂是Cusco首創,增強踩壓剎車踏板時防火墻的支撐力,令制動力更加穩定。
Cusco車底強化用的井字架。
底架使用原裝螺絲來固定,因此安裝所耗費的時間并不長,過程相當順利。
如果要以最直觀的一句話來形容加裝后的行駛感受,筆者認為“就像改了避震一樣”是最恰當不過了。路面與車輪之間的力,最終是要傳遞到車架,并且通過車架來將它吸收掉。而車架的剛性增加了,也就是在力的傳遞過程里,懸掛受力時繼續變形,而車架在受力時減少了變形,令路感傳遞得更加直接,就好像更換了一套韌性更足的套裝避震。通過凹凸不平的沙井蓋以及拉鏈路的落差時,路感比之前扎實了許多,尤其由于這種路感是來自于車架變硬,反而更安心了。雖然并沒有改裝避震器,高速公路駕駛時明顯感受到左右高速變線,或者用高速切入匝道時,車架少了扭動,車頭的指向性比原來更加果斷,雖然無法改變騏達并不擅長攻彎的天性,至少也多了一點指哪打哪的靈氣。簡簡單單的一條頂吧、一件副車架井字架就能獲得如此顯著的操控提升,投入產出比那是相當高了。
安裝效果圖,和電池、進氣導管之間沒有位置干涉。
這套套件從安裝到筆者執筆寫文,行駛里程已經有大約2500公里,從安裝后第一天到今天為止沒有進行過重新緊固,沒有發現底盤傳來異響,足見Cusco所使用的材料強度,并沒有因為本土采購而有任何的妥協,相信這套Cusco產品可以兢兢業業地再使用個一萬公里兩萬公里。反倒是騏達常見的后座車門因密封條結合不牢而產生的異響,在安裝了車身強化部件之后竟然神奇地消失了,天窗附近天花板因裝配不牢,車身震動而產生的共振雜音,出現的頻率也大大減少。一般來說,車身異響來自質量不高的裝配,以及零件本身的變形,令兩個部件出現配合間隙,互相擊打就會發生異響,或者產生共振。而車身強化部件,一方面加強了車身剛性,減少了車架在行駛時的變形;另一方面車架得到力學結構上的改變,改變了車架原有的共振頻率,減少了車身部件共振的發生。消除異響,算是筆者安裝了這套Cusco車身強化部件的一個小驚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