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代車迷如果喜歡“小鋼炮”,那么可能對高爾夫GTi一類車型會尤為了解,但老一輩車迷心目中的“小鋼炮”,可是真的比高爾夫一類A級車還要小,試想一下,在雅力士、飛度一類與A0級尺寸相約的車型塞進一個高效的渦輪發動機,那個推重比帶來的爽快。我并不是說現在的GR雅力士了,而是雅力士車系的前身,90年代的豐田Starlet。
在雅力士誕生之前,豐田這個級別的車型由Starlet擔當,香港又稱這款車為小福星。Starlet從1973年開始生產,車系發展至第四代P80車系,并在1999年停產,并由重新命名的雅力士(Vitz)接棒。從第三代P70車系開始便配有搭載渦輪增壓引擎的高性能型號,輸出110匹,末代P90車系的渦輪版本更達到133匹,與當年標致205GTI之類的歐系鋼炮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今天所說的案例屬于1994年所產的Starlet第四代車型,普通版底盤代號為P80,而這臺EP82型號的正是搭載4E-FTE 1.3T發動機的GT Turbo型號。
豐田Starlet從樣子上就能看出是一臺不好惹的性能車,雖然軸距短,但尾翼、擾流等一樣不缺,加上為原車頂置中冷預留的機艙蓋開口,宣示著它是一臺配置著渦輪的車型,要知道當年不像是現在,渦輪絕對就是高性能的代名詞。
散熱孔和“張牙舞爪”的擾流裝置,與今天的性能鋼炮如出一轍,不斷向外人宣泄著“不要惹我”的信息。
ENDLESS的剎車搭配RAYS TE37鍛造輪轂,非常日式的搭配,反正都是好貨。
上下兩層尾翼,其實作用并不大,但裝上后確實好看。
為了降低風阻,原廠發動機蓋的開口被堵住了,并且更換成碳纖維制品。
原廠的4E-FTE發動機,被5E-FTE替代,排量提升至1.5,并使用了鍛造活塞,配合GReddy T517Z渦輪,馬力可以超越400匹。
大馬力改裝,必須增強供油系統,更換更大流量的油軌和噴油嘴。
發動機增加液壓撐桿與車體相連,減少發動機的擺動,避免損失動力。
畢竟屬于比較老的車款,內飾還是比較樸素簡陋,改裝部分包括有賽車方向盤,賽車座椅,金屬踏板,檔把頭,外掛儀表等,都是基本的“指定動作”了吧。
后座去除,內飾拆空,如此馬力再加上減重,推重比可以說恐怖。
車身強化不可以忽視,但并沒有焊接固定式防滾架。
以前的性能車就是這么硬核,簡單直接粗暴,一套渦輪增壓發動機加上輕量化的車身,足以產生無窮駕駛樂趣。現在科技發達了,各種需求琳瑯滿目,人們的欲望也越來越難滿足,性能車還要講求舒適,難道簡單一點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