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汽車之家論壇”,特此感謝車主“老黃歌”,如有異議請聯系刪除!
前AP9540配362盤,后國產加大盤323,直接上圖。
卡鉗做工精致,單只重量3.25kg。
配英國HEL鋼喉。
小哥準備發朋友圈,哈哈!
卡鉗掃描二維碼注冊成功,正品無疑。
剎車盤鋼印編號。
咨詢AP官網,對剎車盤真偽進一步驗證,心里踏實了。
后盤升級國產CZV盤,做工不錯。
前盤配的菲羅多DS2500。
后盤配EBC綠皮。
前盤新舊對比,盤加大了重量不增。
開始裝車。
后輪效果。
前輪效果。
整車效果。
目前的內飾效果。
來2張黑白照。
(以下摘自網絡,點綴一下,哈哈!)
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一切只是關于經歷
過往的、未知的,人生與靈魂
就像遠方還未征服的風景
想去阿拉斯加旅行
去看看北極冰面、連綿雪山
給自己更多的機會認識這個世界
想去看看被斯柯達拿來命名新車的科迪亞克島
去撫摸一下充滿靈性的科迪亞克大棕熊
建立起我久違的一段影像,宇宙洪荒……
還好
有斯柯達全新中型SUV——柯迪亞克
以波西米亞水晶、立體主義美學為設計語言
借鑒山川、瀑布等自然元素
尤其是三維直瀑式鍍鉻格柵,猶如奔流的瀑布粗獷剛毅
讓我一路都能看到世界的美好
感謝柯迪亞克的設計師Jozef Kabaň
是他用豐富的線條告訴我
無論我是什么年齡
無論我是從事的什么職業
無論我擁有過什么樣的閱歷
只有你尚有一顆期待經歷的心
柯迪亞克都值得與我一路陪伴。。。。。。
言歸正傳,來聊下用車感受和改裝歷程吧。
好久沒在汽車之家發帖了,之前幾年玩斯巴魯力獅也改車還經常發帖,近幾年因工作時間關系基本沒上論壇,原來的賬號忘記密碼也登錄不了,只得又重新注冊一個。
于2017年8月購買的科迪亞克4驅頂配,20個月的時間跑的也不算多也33000多公里了,現在把買車以來用車感受和改裝的情況和大家交流。改裝純屬個人愛好,因各人的品味、素養、車德不一,理解的取向也會有所不同,不喜勿噴。還有因工作時間關系對車友的問題或許不能一一回復,見諒。
同時借此機會對在改裝和刷隱藏功能中給予無私指導、幫助遠程及現場操作的北京車友干兄和貴陽車友遷徙的鵝,還有幾位大師無私奉獻在論壇里技術貼,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簡單說說用車感受
1、先說優點:
(1)性價比高,當時比較了同排量的幾款合資熱銷車型,也看了之家評測,科迪亞克性價比應該是最高的。
(2)2.0T高功,油耗滿意,純高速不要太猛能跑到7個油內,一般8-9個,市區稍高12-14個油;動力基本夠用,只是之前開慣了力獅2.5t,感覺大熊還是差點意思。
(3)外觀顏值高,集成遠近光、轉向、日行、睫毛及隱藏的加寬燈(需要設置)于一體大燈組合配上三維直瀑式鍍鉻格柵,簡潔大氣。
(4)身材大小比例合適,女士開起也不費力,乘坐及后備箱空間都夠用,三排雖然擁擠點但應急還是可以將就(三排坐人時將二排往前稍移一點)。
(5)這個價位的主動被動安全舒適配置算高的了(除了國產車)。
2、說說缺點:
(1)旗艦版居然連副駕位都不是電動座椅,笑屎***個人,提車出來立馬改了。
(2)雨刷、門把手異響,這個算是通病吧,換了雨刷刷了程序有所改善,門把手包皮解決。
(3)內飾塑料感太強,還不如十幾萬的國產車,只好自己掏錢包皮了。
(4)懸掛系統欠佳,大家普遍都反映減震硬,其實不只是硬,我認為主要還是缺乏韌性,這或許是廠家成本品控的因素吧,我改了艾巴赫彈簧和加高軟硬可調減震器后有所提升,但感覺減震器還是差點意思,打算再換。
(5)另外大家反映的頓挫、高低頻共振等問題,目前我道是沒感受到。
總體來說,買了科迪亞克從沒后悔過,是車都有缺點,B B A K V等也不例外,其實買車就像找老婆或找情人,沒有十全十美的,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都有點毛病,可以針對她的缺點不足多加調教,不斷完善,實在改不了就將就用吧(只要不是原則問題),愛她就多多包容,實在沒愛就散了吧。
二、聊聊改裝情況吧,直接上清單(附圖)如下:
1、更換金屬發動機的護板。因本人經常需要上山下鄉,對心臟的保護必須到位,所以首保時就換了。
2、加裝手機定位、實時跟蹤、遠程遙控啟動。個人喜好,夏天涼車、冬天暖車,***,呵呵。
3、加裝道可視360。裝了后感覺可要可不要,其實裝一個右側盲區可視即可。
4、更換碳纖維方向盤,手感很棒。
5、更換輝昂高配頭枕。原車頭枕不好靠頭,靠起也不舒服,換了輝昂的6項調節,確實舒服。
6、加裝電動踏板。這玩意成人上車可以不用,但下車感覺特舒服,女士、小孩上下方便。
7、加裝通風座椅。夏天一個字:非常爽!
8、四門和中控包皮。原車塑料硬殼極不舒服,你懂的。
同時解決吱嘎異響。
9、加裝的一些小玩意,效果不錯也還實用。
10、原車的蠟燭全部換成LED,亮慘。
11、加裝二代胎壓,太實用。
12、更換“神棍”—變速箱扭力支架,感覺比原車的緊致一些,同時更換KN高流量空氣格、加裝ecu小外掛(所謂渦輪增壓魔術)感覺動力提升貌似有一點點不很明顯,但油門反應比原車快,目前基本無頓挫。
13、加裝德眾解碼盒植入一套安卓系統。
14、加裝了前后門迎賓燈
15、改裝的重頭戲——音響。先換了一套勁浪加DSP,效果比原車好不少但仍覺不理想,狠了下心上了芬朗“北歐之聲”主動三分頻+2臺功放+超薄低音(在副駕屁股下,沒拍),把之前換的勁浪揚聲器移到后聲場,目前效果比較滿意。
16、原車只有一個倒車燈和一個后霧燈一直為大家所詬病,本人也有強迫癥,所以也一直尋求如何改裝,總算改了。
改霧燈相對簡單,買了一個左側霧燈取出里面的LED(稍加工)直接裝入原車再接上線即可。
17、改裝前大燈。原車LED大燈其實還算不錯的,但總覺得差點意思,改了米石的LED,目前兩近四遠,近光亮度提升約50%(改前測試近光1200多流明,改后1800多),遠光就提升太多了。
效果改天上圖。
18、更換加高彈簧減震器。一開始說過時不時要上山下鄉,再加上裝了電動踏板后影響了通過性,因此通過改減震系統加高了車身約3公分,換了后韌性更好,舒適度有提升,但覺得國產避震器還是差點意思。
19、更換8J輪轂和寬胎。原車7J裝235已是極限,所以換了8J裝255/50r19米其林,換了后舒適、靜音都有明顯提升。
感覺是不是更穩,哈哈!
20、更換福耀鍍膜前檔玻璃。更換玻璃也是被迫的,大年三十高速上被一顆小石子擊中,裂縫越來越大,呵呵,正好之前一直在糾結加不加裝車道保持?這下正好。只是可惜了我的威固前檔金屬膜。
21、加裝車道保持。一開始只能時速65以上才能啟用,而且手離開方向盤超過12秒就解除。通過再刷程序后,現在配合ACC實現低速運行,而且不把方向盤時間延長到大約40秒并且有兩次提醒,很棒。
沒有專用的車道保持玻璃,只能自己加工,店家師傅手藝OK。
22、隱藏該刷的基本都刷了。
接下來準備繼續改的可能就是剎車卡鉗、倍適登避震器(之前換國產的還是差點意思)和再刷個ecu一階,其它的視情況再說吧。
總算等到倍斯登B6的上市,毫不猶豫就更換了。
其實早就想換減震系統,無奈之前一直沒有好貨,去年倉促換了一套國產的跑了一段時間還是不滿意,今年總算等到倍適登和艾巴赫上市,于是毫不猶豫果斷換了。
換倍適登減震器后,一是感覺車身更緊致,震動小很多,過彎側傾減少,貼地性明顯增強,雖然感覺比原車稍硬點(可能是我換了加高彈簧有關),但有韌性,硬的舒服,有更高級別的行駛質感。
加裝法蘭片更主要是因為上寬胎后避讓前減震器需要。
黃桶B6一套4支。
編號必須對上。
上圖是原車拆下來的對比,下圖是前后對比。
正品德國貨,真粗。
上身。
BLOX法蘭墊片,前12mmm厚,后15mm厚。加裝墊片主要是因為換255輪胎后,輪胎與前減震器的彈簧座有摩擦,加墊片后可以避開。而且加寬輪距后車看上去更穩更大氣,跑起來也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