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偶然的一天,看到關于國產鎂合金鍛造輪轂的報道,山西銀光鎂業,17寸的輪轂重量居然能做到5.9KG。在百度搜索廠家官網后,果斷下訂單,通過1個半月的艱苦等待,今早在機場拿到了這些寶貝。(感謝銷售老周,早上7點北京機場發貨,11點我在就拿到了)
耗子的后備箱真的很能裝。。。4個17的輪轂平平鋪了一層,毫無壓力。。。
開箱驗貨,和網上圖片花形一致,個人認為,此花形是廠家僅有的兩種花形中最配耗子的
背面照,做工精良,防腐層處理得很好(請忽視我45碼的蹄子)
輪轂信息,蝕刻在上面,大家看不太清楚,我說明下:17*7.0J,ET48,PCD5*112,CB57.1,生產日期05/15/2013
大家最關心的重量來了,自家的健康秤,6.2KG空輪轂凈重,比廠家宣傳的5.9KG多了0.3KG,不過。。。還是好輕啊!
這個,本次升級的另一個主角,倍耐力新P7,225 50R17,11.8KG
激動,拍糊了,檢驗質量的另一個方法,空輪轂動平衡,左邊00,右邊00,完美。。。
裝好胎、氣嘴、灌滿2.5的壓,實際單只重量18.3KG,兄弟們,17寸啊,225 50R17啊,我淚奔了。。。
再看看原車205 55R16,單只20.5KG(有網友稱出是20.9KG,不排除2萬公里磨損或度量衡誤差)
第一只上身,居然拍出了越野車的效果。。。這就是我要的,飽滿。。。
側面看,7J的寬度配225的胎剛剛好,很飽滿
真實尺寸,打消各位車友顧慮,225 50R17完全可以裝的,里程誤差變準確了,任何路況無擦掛輪眉和減震懸掛等情況
安裝好后實車效果,前45度,烈日當頭啊。。。
后45度,說老實話,原以為廠家單一的花形不一定好看,實際裝車,HOHO,效果不差
側面圖,比原車高了約1厘米,更好的通過性?目測還比較和諧。。。
后輪特寫,中心孔蓋原廠的小了,換亮銀S字母,光線太強不太看得出來,“S”—SKODA,SUPER B
前輪特寫,周圍余量足夠,馬牌氣嘴,原廠輪轂螺絲和塑料螺絲蓋
我的原廠16寸換給了論壇網友的黑色小明,繼續發揮余熱
回家到地庫,閃光燈下的效果
舒適的氛圍,幽香的黃果蘭很搭配(忽視凌亂的副駕)
寬敞的后排,老婆孩子的寬裕空間(中間搞了個飛利浦空氣凈化器,灰太大,PM2.5傷不起。。。)
23159KM了,還不是認證車主,發這個利器行不?
圖片報告告一段落,個人心得感受:
1、鍛造鎂合金優勢勝在重量輕,強度高。如果要走輕量化路線,同樣的鍛造工藝,鎂合金比鋁合金更輕,抗沖擊能力更強。相比原車20.5KG,現在單只減輕了2.2KG,如果按照簧下1斤簧上10斤的說法,2.2*4*10=88KG的輕量化效果,等于車上少坐一個像我這種體形的成年人。
2、輕量化帶來的駕駛改善。加速更輕松了,好比穿靴子和穿跑鞋的那種差異。行駛更舒適了,簧下負荷低了,對減震和懸掛的響應提升,過溝坎和不平路面彈跳更小,更平順。
3、換225 50R17的效果。寬度增加,行駛更平穩,剎車更給力。厚度不變,行駛舒適性良好。外觀看來視覺更飽滿。加速么。。。也許是結合了輕量化,加寬了輪胎依然讓我的8T輕松起步響胎。。。
4、另外說明:225 50R17是完全可以用在耗子上的,里程誤差+4KM/100KM,修正了原廠的里程誤差。不會擦掛輪眉、減震、輪胎內拱。備胎槽放不下這個尺寸的備胎,原廠胎只能做小備胎應急了。油耗暫時無體會,待跑一段時間再總結。
5.30最新感受:這兩天胎跑開了,感覺抓地力比以前提升明顯,剎車給力,舒適性靜音性也明顯好于原廠,這是胎的感受。至于輪轂,輕量化的效果太明顯了,加速輕松(類似于滿油和空郵箱那種狀態的差距),轉向稍微變輕,走以前常走的坑洼路面更平順,彈跳變小。從油耗上看,反而降了一些,以前原廠輪轂輪胎市區表2在12點幾,這兩天相同路況跑下來降到了11點幾,約0.5個油左右。感覺簧下負荷小了以后,輪胎轉動質量輕,發動機發力都要順暢許多,動能可以更好的傳導到車輪。PS:8T機還是太廢機油,今早油尺只能探到約2-3MM的尖了,連到下拐都差1CM左右,趕緊補充了0.6升,勉強到下拐,可能還需補0.5左右,2000KM消耗1升多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