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車身,圓圓的車燈,相信這是很多人對于老車的最初印象。在八九十年代,經常看到這樣的車出現在報紙或者電影里,變成了一個時代的印記。而大眾捷達,在國內賣了20多年了,有很多車友都想根據它的造型,復刻出圓燈MK2的效果。
這輛白色捷達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角,今天我們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講述車主和它之間的故事。
其實呢,這輛捷達在二手車行停了近半年,我去看過幾次因為價格不合適一直沒買。最后我和朋友阿燦再次來到這家二手車行,經過我倆的努力老板以6500元成交。
等合同簽好后已經是晚上7點左右了,回到家吃了晚飯以后直奔修理廠讓幾個哥們幫忙一起拆車。
全部拆開之后,車況要比我想象的差一點,各處都有明顯的銹跡。不過這都不是事,車架沒有問題就可以了。
等到我們把車子的各種覆蓋件都拆完之后,已經是凌晨兩點左右了,對于這種常見的車型來說,很多維修師傅都是輕車熟路,所以效率也很快。
第二天一早7點就醒了,我早早來到修理廠。昨天幫忙的兄弟們還在沉睡沒好意思打擾他們。我就找來了一個路人幫忙把車推到了舉升機上面,自己開始拆解避震和元寶梁,發動機和變速箱一起端了下來。
拆解過程中沒拍照片,發動機和車殼分解開以后就拍了兩張。這時候已經是早晨八點多了,幫忙的兄弟已經起床,吃完飯我們把車殼移下舉升機。我開始清洗發動機艙,弄干凈之后,漆工開始上場做防銹和噴漆處理。
經過了數日的整理,發動機機艙已經完美噴好油漆。接下來,我找了一個車友買的速騰2.0的發動機,整體成色還不錯,準備清理安裝。
速騰2.0和捷達1.6發動機的部分配件都是通用的,安裝的時候很方便,組裝完發動機之后,放到元寶梁上和車身進行組合。
接下來就是回歸信仰的時刻了,這輛捷達原廠是是尖頭的,想要改成方頭的效果,水箱框架必須要改掉,有的地方甚至還需要切割焊接。
上面這位鈑金工大師,有著十五年的鈑金經驗,所以找到MK2的配件之后,操作起來也非常順利,簡直像原廠的感覺一樣。
前杠、大燈、葉子板位置縫隙調試好之后,下面就交給油漆工了,對車身細節的地方采用膩子進行修補,然后打磨處理。
由于之前車內顏色已經噴好了,接下來就是外觀處理噴漆。如果噴大紅,就要用粉紅色打底,然后再噴大紅色。
由于平時還要忙別的工作,到目前為止,這輛捷達已經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進行修復和改裝。面漆噴好之后,顏色實在太騷了。
雖然那天凌晨三點多才結束,但是我激動的睡到六點多就醒了。由于目前還沒有安裝輪轂,所以我要把它拖到修理店才能做下一步的事情。
17寸前8.5后9.5的輪轂,搭配南港單導向205 40R17輪胎,避震則采用了臺灣的D2絞牙,剎車選用了寶來原車的分泵,再定制了4孔后碟剎車盤,行走部分準備就緒。
輪轂、絞牙、后碟剎安裝完之后,17寸輪轂雖然有點大但是很飽滿,幾乎沒有縫隙。
對于這種入門級的車型來說,廠家不會給你高質感的用料。所以想要更好的乘坐效果,有必要對全車做一遍隔音,與此同時還要安裝線路等配件。
這個狀態車已經能開了各項調試,發動動力也是非常滿意的。畢竟是2.0加一介程序提速相當快,可惜搭配的是自動擋,如果是手動擋的話會更強勁。
經過了無數天的努力之后,這輛紅色的捷達MK2已經完工了。看到這里,相信很多人會問改裝車如何上路的問題了吧?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樣,等到所有東西安裝完,開始去車管所變更行車證。下面就是這輛車新的證件照了,也算是有正規身份證的車了。
從車管所回來以后,我們開到郊外好好拍了一些照片,可惜手機掉進水里全部都泡湯了。而后屁股看起來有點禿腚的感覺,加個尾翼瞬間提升了一個檔次 。
兒子和這輛MK2的合影,根據現在國內的政策和汽車的發展方向,等到他長大之后,或許都是電動車了吧?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不就是一輛老捷達嗎?但是在我心中,這種方方正正的車子就是我對汽車的最初印象,改裝成圓燈更有復古的感覺。現在我覺得靜靜的看著它都是一種享受,開在路上,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雖然車子便宜,但它寄托了我的一份感情。我愛MK2,至經典,至所有的老車愛好者。
車主/ 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