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車是給媳婦買的,本來沒打算改裝的,但誰知她開了幾天之后覺得bmw方向盤太沉了開起來累,所以果斷提出跟我換車開,其實從我內心來講我是挺想換的,畢竟120的操控即使跟我改裝過的銳志比仍然要nb很多,但還是不放心她開那改裝過的銳志,生怕幾天下來前杠就要蹭的有皮無毛。但ld既然發話了不從業難,于是開始各種升高避震,重新四輪定位,給前杠也裝了一套雷達,但愿這樣能將損失減到最小
剛提車,還沒上牌就直接奔了一趟大連到現在已經開了6000KM了,一切都是那么順手,油耗基本穩定在9L/100KM左右,儀表顯示的平均油耗和我掐算的大約有個0.4L左右的差距。不算費油了。大家最關心的機油消耗問題,在我車上也有發生,剛提車的時候我看過一次油位,在滿格少一格的地方,開到4000KM的時候,亮燈了,我再一看油位,已經一格沒有了。果斷決定先把機油換了再說。沒去4S,也沒換機濾直接放了舊油,買了5瓶1L裝的嘉實多LL01 0W40,加了4.3L先給換上了,想跑到1萬去首保,再看看這次還消耗不。
奔向大連,高速非常穩,由于是新車最快只跑過140,覺得相當穩健,信心十足開了5000多KM之后,終于憋不住了,又動了改裝的念想了,不過這次不打算走彎路了,直接一部到位完了。有些地方需要拆的,就拆一次把想換的都換上,省的來回折騰。
其實120的操控已經相當不錯了,真正需要加強的是動力。看過壇子里的ARMA機械增壓,也看過Larry兄的進排氣毒品等,都是不錯的方向。不過個人更看重操控一點,所以動力方面暫時往后放了,先把“下盤”功夫做好對我來說是第一位的。so,直接找螞蟻兄定了KW V2避震,KW防傾桿,BBS輪圈和Performance座椅。
其實買車時候就想選裝運動版那套座椅的,但需要等的時間太長了,又趕上北京限牌——心慌了,直接提了標準版,一趟大連下來,累的夠嗆腰酸背疼的,而且還毫無包裹性,所以喝血了
承托部分是翻毛皮的,摩擦力特別大,穿個牛仔褲坐進去,想動都難
和原車插口一樣,直接插上就可以。不過最后還是要做一下電腦匹配,才能讓安全帶報警,氣囊等正常工作。
kw V2避震 E87專用 18段回彈阻尼可調
細節
后避震彈簧托,靠它調整后面高度
上架子,準備開工
再看一下原車避震
還要使用原車塔頂,這是已經組裝好了
再看一下,黃黃的,真毒哈哈
原車后彈簧和KW彈簧對比
我前后高度都想要1指左右,師傅正在按要求調整后座高度。
前面已經裝好了
后面也OK了
來一張后面整體的
避震搞定,開拆座椅
幾顆螺絲就搞定了,請出來吧
這座椅也不能浪費了,準備自己焊個架子,給G27方向盤配個座椅,玩GT
驗明正身,performance座椅就是recaro代工的
performance座椅底下的模塊,不知道是載荷傳感器還是傳說中的電加熱(據說performance座椅是帶電加熱的,不過小1沒這功能無法證實)
補一張輪圈的照片 18寸鍛造,"霓虹國"產的胎用的是馬牌的CSC2 225 40R18
再補一張座椅的
上個整體照片,不過拍茨了
可惜的是防傾桿還沒到貨,還不算一個完整的作業。先簡單談談感受吧。
避震:我開的最多的當然就是自己銳志的TEIN CS避震了,所以只能和TEIN還有原車對比來說。首先相對于原車避震肯定是硬了,但硬的不多,用百分比來說KW比原車避震硬了20%左右,比我銳志的TEIN硬了10%左右。不過這里所說的硬,并不是顛,準確的說應該是支撐力比原車強了很多。但是對于路面上細微的震動過濾還是非常好的,這點我給KW可以打9分,TEIN打8分 哈哈。我按照KW說明書給的建議值將前避震回彈阻尼設定到了9,后避震設定為8。在這里可以說我對KW完全沒有什么經驗,因為它的產品阻尼調節是分開的,而我銳志的避震是下壓阻尼和回彈阻尼同步調整的。所以先按照KW給出的建議值來調。開了大概有一周吧,我覺得廠家給的阻尼設定還是很好的,畢竟咱們的120是進口車,所以我想前后軸重應該和國外的無異,(KW說明書上前后軸重和阻尼調教都有詳細說明的),所以廠家給出的數值應該是一個相對最佳的數據,基本可以說對舒適性沒有什么影響,而且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快速通過立交橋環路的不平接縫處時,回彈速度確實很快,過彎時信心大增啊,哈哈。
座椅:對于我來說,這套座椅真的是很完美,尤其是靠背處,人體工程學設計真不是蓋的,對后背支撐非常到位,腰靠得住,后背肩膀下都能完全貼合到座椅上,非常舒服,而且包裹性也相當出色,再也不用擔心出彎時,車還沒出去我先出去了的窘境。其實最最重要的還是,安裝簡單,即插即用,對原車沒有破壞,我覺得這才是改裝中最重要的一點,Performance在這點上絕對是滿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