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除了擁有轉子發動機的熱血跑車之外,還有兩款搭載2.3T發動機的MPS車型,分別是馬自達6 MPS和馬自達3 MPS。前者動力稍高達到274馬力并且搭載了四驅系統,而后者則是稍弱的263馬力,依然保留前輪驅動。
其中,馬自達6在同級別車型的操控方面,有著不錯的口碑。而原裝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并沒有特別強,所以很多人首先入門的改裝項目肯定就是外觀和操控,今天的這輛馬6車主阿鑫也不例外。
車主在2007年的時候入手這輛手動版本的馬自達6,那時候2.0+6速手動的版本剛好上市,全車辦下來大概20萬左右。因為本身是學習汽車專業的,所以多少對改裝有點了解,在買車回來之后很快就"入坑"了。
在開始的時候,車主主要還是升級了一下外觀和操控的東西。在剛開始改一套FSD避震的時候,發現前避震需要用到原車避震的筒身,店家也是第一次碰到。車主看了一下之后,就自己動手切開避震,裝好新的避震器了,從此開始了他的改裝道路。
后來車主在網上看中了一套不錯的大包圍,很快就買了回來。買回來之后和朋友拆掉原廠包圍準備裝新的上去,發現吻合度不太好,很多地方都要重新處理。于是車主又親手上陣打磨、比對、校正,折騰了兩天才把比較滿意的包圍安裝上去。
車主本身很喜歡渦輪泄壓閥發出的那種聲音,慢慢地也對原車的動力感到不是很滿意。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店里發來了一套馬自達3 MPS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總成,車主一下子就激動起來了!很快抑制不了沖動的他就對他的馬6進行移植發動機了。
開始以為只是換一下發動機調整一下,結果發現這副發動機要和馬6結合的話有很多麻煩。由于移植的發動機是美版,在電路的銜接和電腦的匹配以及防盜系統的破解,還有半軸和ABS的匹配和安裝都遇到了挺大的麻煩,最后使用了2.3的缸蓋和電噴系統代替了無法匹配的直噴系統才算是正常著車了,這也是一個無奈和遺憾。
移植發動機的同時也對周邊進行了升級,加大全鋁水箱、機油透氣壺、中冷器等等。俗話說的好平衡是最好,剎車從原來的四活塞升級到了AP7040的六活塞,制動力大大加強,能跑也要能收,避震也從FSD換成TINE的SS,雖說不算太硬但是支持力和韌性都非常好,重點是能降低車身,一低遮百丑嘛。
還有店家自制的排氣頭端、中段,管徑都是70mm,很好的提供了順暢的排氣效率,尾端用了國產Vanhool的雙出,就是要排氣聲浪小點。開始把渦輪壓力調到了0.6bar,在磨合了一段時間后終于把渦輪壓力定在了1.1bar,兼顧了動力與穩定吧。
"駕駛在移植MPS發動機的黑馬里,終于感受到了渦輪開啟帶來的激情,雖然不像自吸發動機那樣平順,但就是喜歡這種突然爆發的力量,把人死死貼在座椅上,還有就是松油的時候那一聲聲的"piu~piu~piu",真是動聽!"
由于用了店家自己的全段直排和考斯沃斯的進氣歧管,在低扭上損失不少。感覺還不如自吸的扭力大,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聯系到了馬自達教父包哥,在包哥的建議下把考斯沃斯的進氣歧管換成了原廠的進氣歧管,使渦輪兩千多轉就能進入正壓,全段排氣也加上200目的三元催化,也算是對低扭損失進行彌補吧,在此要十分感謝一直辛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朋友。
因為擔心外掛渦輪不夠穩定,后期問題也會很多,再強化發動機的錢也夠移植整機了,所以一開始車主就選擇了移植MPS發動機。這副發動機在多次調校后馬力在280左右,使用至今6年多了,一直都是穩定使用,沒什么特別大的問題,相當不錯。
【改裝清單】
動力:
移植mps3發動機+mps3六速手動變速箱、電子節氣門改拉線節氣門
Defi六聯表
(渦輪壓力、水溫、機油溫度、機油壓力、排氣溫度、汽油壓力)
加大全鋁水箱、自制全鋁空濾隔熱箱、自制全段排氣
Haltech sport1000外掛電腦、HKS渦輪延時器
Vanhool雙出尾段、200目高流量三元催化
AEM水噴射系統、力魔全合成機油
底盤、行走:
AME TM-02 18寸輪轂、普利司通RE11輪胎
TINE SS 絞牙避震+EDFC車內控制器
國產全車加強件、定制強化半軸
前AP7040剎車套件、后加大碟
AUTOEXE前后防傾桿
車主/ 阿鑫
攝影師/ 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