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買的2598,一入銳圈深似海,從此節制是路人;
本就是非常熱愛駕駛感受的人,在各位大拿、毒梟的禍禍下,義無反顧的折騰起來,陸陸續續改了游客八件套、碳纖頂把、AVS銀桶、游客防傾桿、7.3kg鍛造圈、ALCON前六AP后四、馮胖3.5、米其林PSS,以及其他一堆東西;
一路改過來,基本奉行在性價比合理可承受的前提下,盡量平衡及一步到位,不選擇中間方案的改裝路子,以避免改改癢癢欲求不滿重復改裝。這一指導思想左右了我在剎車(GS AP ALCON)、輪轂、機頭(3.0、3.5)等核心方面的購買選擇;
唯獨一個例外,那就是KYB銀桶白簧。
在選擇避震時,對避震品牌和型號之間差異的了解僅限于泛泛的聽說,當時銀桶已開始紅火,群眾基礎好,價格還不貴,根正苗紅原廠KYB升級,基友上車感覺良好積極鼓動,很有吸引力。
最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我真的很喜歡2598的AVS,不舍得荒廢了它。
于是銀桶白簧成了唯一選擇。
安裝銀桶后,實踐證明這個選擇是很不錯的:在原車黑桶的基礎上,行車質感、路感細膩程度、過彎支撐、橫擺抑制等各方面都有相當幅度的提升;普通模式不算顛(以當時的感受),配合好的四輪定位調教,運動模式下連續穿插也頗有信心;
而且在后來搭配上低重量的鍛造輪轂后,反應速度和路感又提升了很大一截;
不錯,值!
而這個時候,我還是2.5的機頭,后來想想,這套KYB銀桶白簧AVS搭上去,感覺可以勉強說是底盤快過機頭。嗯,搭配的不錯,開的舒坦。
然而,于是我去改了3.5。
3.5相對2.5爽爆了有沒有!
01幾次測試做到6.1,中段加速一直很有信心。
腳下余量大了,開著也從容了,用老□在市里開車時候的話來說:
“這車大多數時候在滑行嘛”
既然如此怎么可能不開的更快,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80碼過彎怎么滿足的了!上班路上加塞兒的怎么會放過!
沒錯,我開車變得更魯莽、輕薄、粗野、賣力、戰斗范兒了
于是,問題來了:
油門輕輕上,速度依然比以前快不少,上下班路上那爛路即便是放在普通模式AVS調低阻尼下也顛的讓人不開心——剎車減速;
進匝道油門像以前一樣微微帶,側傾就大了,SPORT模式下支撐也明顯不能給人信心——剎車減速;
幾個穿插下來,節奏雖然快了,但屁股轉移(重心轉移)跟不上——剎車減速;
漬,這種感覺:沒錯,機頭快過地盤了;
這怎么辦,難道要改性子、改心態、改駕駛方式,就當自己在開A6L?——當然不行,不然我改它干啥!
怎么辦?放棄銀桶,找更強支撐的TOM's?
不行,快樂歸快樂,但遇坑難免含笑半步癲;
那高大上的V3?
好像也差不多,還很難調的樣子;
嗯,還有啥?
還有這個黃黃的小眾玩意兒

OHLINS!
了解口碑:
網友評價:“舒適和運動性結合得較好”嗯?
使用中的QQ好友評價:“你不會后悔的”、“非常舒服”嗯~
老□:“對比之下其他都是XX(此處含蓄處理)”喲西~
就你了!

到貨當天興沖沖去裝上,上圖;
OHLINS DFV for IS250(奧林斯雙流閥,IS250版本,注意銳志不需要用給ISF的版本,那個版本是用來抬大機頭的)


一共兩個盒子,一個裝避震一個裝彈簧,原諒我只拍了一個盒子;盒子保護非常好,布滿專用的填充防摔減震囊,比半年前買銀筒時的盒子相比高大上很多;

說明書,糊了

附贈貼紙,我車上向來不貼東西,怕頭腦發熱貼完自己審美過不去;不過我覺得這個檔次夠的,蘭博破鞋都用ohlins

見公婆嘞



圖拍少了,兩個核心細節口述一下:
1.鍛造:拿到手一看,才知道這避震筒居然是鍛造的,拿出來只有1.9kg!提完ohlins桶再提V3桶差點沒提起來
2.前后結構不同:前彈簧上下直徑相同(反應速度快),而后彈簧則為上下直徑漸進(k值線性變化);{不好意思太激動就顧著看細節了,這塊沒拍照…}
3.其他還有桶芯全封閉、螺口上扳手硬扳都不變形等細節就不說了
能說什么呢?
看著就舒坦,當時我腦海里就想著“這TM是斯坦威鋼琴哦?”
裝車!






好吧裝車沒什么好看的….
按照說明書絞牙設定高度后:

